本报记者 宋豪新
3月17日,贾和普在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古蜀道上行走。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
剑阁县古蜀道旁的古柏挺立苍劲。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
3月17日,贾和普在剑阁县与当地乡民谈天。夏志鹏摄
从剑阁县剑门古道延伸的茶马古道,茶文明前史悠久。图为剑阁县剑门关镇梁山村的茶园俯视。邱海鹰摄(印象我国)
古蜀道示意图。广元市委宣扬部供图
“全部都没有变,树仍是那样的绿,石板路仍是弯弯曲曲。”时隔5年,81岁的美国友人霍普·贾斯特曼(中文名贾和普)再次来到我国,第二十四次踏上古蜀道。
自2001年第一次踏上古蜀道以来,20多年间,贾和普屡次来到我国,用脚步感知古蜀道的魅力,并经过出书书本、注册网站和拍照纪录片,向全世界引荐古蜀道,成为宣扬我国古蜀道前史文明的世界使者。
见证
从“蜀道难”到“蜀道畅”
我国四川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古蜀道。阳光洒在巨大茂盛的树冠上,透过枝叶在石板路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远远走来几位白叟,一头青丝的贾和普走在最前面。再次重走古蜀道,她眼中闪烁着振奋和欢喜,“每次走上这条路,都像是在我国数千年的前史里络绎,总觉得看不行。”
作为我国前史上衔接华夏与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古蜀道是一条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翻越秦岭,经汉中盆地通往成都平原的古代交通通道,距今超越2300年前史。
3月15日,贾和普从剑阁县普安镇起程,开端了她的第二十四次古蜀道之旅。一路途经翠云廊、剑门关、昭化古城等地,行程超越300公里。
古蜀道上,贾和普走走停停,或是拍照新的路标,或是向当地朋友讨教地名细节,又或是给身边的美国朋友介绍古蜀道文明和我国前史。“你们看这儿,起先这儿是平坦的,并没有马蹄凹痕,跟着不断有马踩过,铢积寸累,这个凹痕就渐渐形成了。”贾和普指着一处路面说。
“每一次行走古蜀道,都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慑和感动。”回忆起这些年行走古蜀道的故事,贾和普浮想联翩。“早年,我会沿着土路走,有时候雨后的路过分泥泞,遇到岔道就简单‘走失’。渐渐地,我发现古蜀道旁的古树可以协助我辨别方向,只需朝着有古树的方向走,就能找到正确的路。后来,古蜀道铺上了平坦的石板,我再也不会‘走失’了。现在就更好了!古蜀道旁设置了各种指示牌,还修建了可以喝茶、歇息的驿站,这条陈旧的路途变得愈加风趣了。”贾和普说。
在贾和普的古蜀道回忆中,古树是很重要的存在。沿着弯曲的石板路,两边都是遮天蔽日的古树,“随意一棵就有上千年的前史。”这儿是现在我国存世时刻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现存古树7803株,其间古柏7778株,均匀树龄1050年。
在古蜀道,植柏护柏的传统古已有之,代代相传。现在,每一株古树都有“身份证”,游客只需翻开手机扫一扫古树的电子档案二维码,就可以得知它的种类、树龄、成长状况、维护模式、巡护交代记载等信息。“这些古树之所以维护得这么好,得益于当地大众代代一同看护。比方,当地在筑路、修地道时都特意避开古树。”贾和普对记者慨叹。
不远处,西成高铁线上不时有列车呼啸而过。2017年末,西成高铁正式注册运营,时速可达250公里。秦岭通途一夕贯穿,“蜀道难”成为前史。2018年4月,贾和普第一次乘高铁从成都抵达剑门关。“在我国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里,他写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现在,从成都乘高铁到剑门关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假如李白再来古蜀道,他一定会写出不相同的诗句。”贾和普笑着说。
古蜀道旁,1956年通车运营的宝成铁路、2011年通车的京昆高速公路广陕段、2017年全线通车的兰渝铁路,以及汇入长江的嘉陵江航道犬牙交错。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桥梁、一支支铁道路连通巴蜀大地……从前陈旧的出川门户广元,现在已成为全国性归纳交通枢纽。贾和普与伙伴共享着自己多年来在我国的见识,感叹着当地从“蜀道难”到“蜀道畅”的飞速变迁。
“我对这条路,这段前史,这种文明传承力气的酷爱从未衰退。”一路上,贾和普屡次重复这句话。在她看来,古蜀道不只是诗句里的文字、博物馆里的展品,仍是可以感知、触摸到的实在存在,也是我国发展变化的生动注脚。
酷爱
从“蜀道迷”到“蜀道通”
贾和普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她和古蜀道的缘分始于大学年代。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曼荷莲女子学院攻读艺术史的贾和普,选修了我国艺术课程。1963年,在一次跟从教师去波士顿观赏展览时,唐代李昭道的名画《明皇幸蜀图》招引了她:直刺进天的岩壁、悬空杰出的栈道、弯曲迂回的小路……群峰竞秀的我国蜀地山水栩栩如生。“那个场景太美了!我猎奇那样的景致是否实在存在?画上的几行我国书法洒脱潇洒,虽然读不明白,但我从此对我国传统文明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端学习中文。”贾和普说。
2001年,贾和普偶尔读到一篇介绍我国古蜀道的文章,一张栈道的配图让她确认了李昭道画中所描绘的千年古道至今仍然存在,她马上萌生了亲眼去看看的主意。不久后,其时58岁的贾和普远渡重洋,来我国寻觅那条画中的路。
“我本来方案先乘坐公交车到当地,再持续探问怎么走,成果一不小心直接‘闯’进了古蜀道。那一刻,我简直不敢信任自己的眼睛,心脏似乎都停跳了一拍。”虽然时隔20余年,贾和普对其时的激动之情仍回忆犹新,“我似乎走进了那张让我向往已久的我国传统山水画,脚下真真切切踩着的是有着2000余年前史的古蜀道。我总觉得,自己与古蜀道有一种美妙的联络,似乎从前在这儿生活过。”贾和普说。
这次旅游并不是贾和普第一次到访我国。1996年,她曾到我国旅游过长城、黄山、峨眉山等许多享誉世界的景色名胜,度过了十分夸姣的韶光。“但我一直都巴望探究我国更多的自然风光,探寻更多不为人知的我国前史和文明故事。5年后,这个愿望在古蜀道完成了。”一段美妙的旅程就此开端。贾和普开端一遍遍地带家人和朋友来我国,以广元市剑阁县为中心,在古蜀道不知疲乏地行走、探寻。“假如说第一次走古蜀道是出于猎奇,那么尔后的20屡次则是出于酷爱。”她说。
每次回来美国费城,贾和普都会将行走古蜀道的相片冲刷出来并编号收藏,这些材料明晰地记载了20多年来她镜头下的古蜀道变迁。“古蜀道是这样美、这样充溢前史和文明的痕迹,我应该把它介绍给更多美国人,让更多人了解古蜀道、了解我国前史和文明!”有了这样的主意后,从2003年起,贾和普简直每年都会花2—4个月的时刻到我国行走古蜀道。从陕西西安到四川成都,再到四川广元,许多地方留下她行走、记载的身影。
2007年,贾和普编撰的英文书本《我国古蜀道行走攻略》在美国出书,这本436页的书本图文并茂地记载了古蜀道的面貌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大到详细道路,小到食宿费用……生动、详尽的内容让前往古蜀道的外国游客有了“锦囊”。除了写书,她还树立网站、举行展览,“我要尽力把古蜀道前史文明推介给更多人。”
从“蜀道迷”变成“蜀道通”,贾和普倾泻了多年的时刻和汗水,现在她已是一名推行我国古蜀道前史文明的世界使者。“古蜀道陈旧而又生动,穿越千年韶光,现在仍然朝气蓬勃,就像中华文明相同,生生不息、源源不绝。”在母校曼荷莲女子学院的一场讲演中,贾和普浸透厚意地说。
友谊
从“一人行”到“众人行”
这次重访古蜀道,贾和普是和9位伙伴一同来的。伙伴中有酷爱我国前史文明的友人,也有被古蜀道招引自动联络她的陌生人。他们中年纪最小的68岁,最大的82岁,来自美国华盛顿特区、西雅图、纽约等多个城市。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第一次踏上古蜀道。“我想对古蜀道说声谢谢,感谢它能让我欣赏到如此美丽的景色,让我有时机追溯并感受到我国数千年来的文明沉淀和内在。”贾和普的老友芭芭拉·克洛维尔说。
这不是贾和普第一次“带团”走古蜀道。2015年,广元市播送电视台依据贾和普的阅历拍照了纪录片《蜀道使者》,在海外视频网站发布后,许多世界友人对古蜀道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联络上贾和普,与她相约结伴同行。“在我重走古蜀道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美国朋友参加进来。咱们还结识了许多我国朋友,我们相互沟通、共享体会,十分快乐。”贾和普快乐地说。
74岁的刘纪汉本籍四川内江,在美国作业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先后回过四川5次,但从未踏足过古蜀道。他的妻子看到贾和普行走古蜀道的报导后很激动,经过网络地址联络上贾和普,夫妻俩一同报名参加了这次的活动。走在古蜀道上,刘纪汉常常被那些青石板路和参天古柏所招引,“下一次假如有时机,我还会带着家人、外国友人再来重走古蜀道。”
3月19日,剑阁县颁发贾和普“剑门蜀道世界旅游终身推介大使”称谓,以感谢她在研讨古蜀道前史、宣扬古蜀道文明等方面做出的尽力,这也是当地颁出的第一个终身推介大使称谓。“我很快乐也很骄傲,未来我还会持续重走古蜀道、介绍古蜀道,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古蜀道。”贾和普说。
数十年如一日的探究和研讨,贾和普对我国的酷爱益发深重,这份酷爱也影响到她的家人、朋友。贾和普的老公是研讨我国文明的学者,儿子马克在大学选修了我国文明相关专业,小孙女伊丽丝也常常跟着她唱中文歌、写书法。“我方案在有生之年,每年都来古蜀道走一走。期望更多美中青年人可以参加其间,我信任会有更多年轻人喜爱上这儿,参加维护这儿,让古蜀道勃发新活力。”贾和普说。
2015年到访古蜀道时,贾和普曾亲手栽种过一株小柏树苗,现在这棵柏树现已长得比她还高出许多了。这次古蜀道之行中,她又和美中友人一同种下了两株柏树麦苗。“我和朋友们约好了2025年再在此相会!未来,我等待古蜀道成为衔接美国和我国民间沟通的桥梁,期望古蜀道故事可以成为美中人文沟通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的一片闪闪发光的绿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7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