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2月6日,一场产生在土耳其南部接近叙利亚边境区域的激烈地震触动着全国际人民的心。据法新社报导,现在土耳其和叙利亚北部区域产生的大地震已构成超越1.5万人罹难。
与此同时,一个生疏的名词——“震群型地震”成了高频热搜词。
我国地震局榜首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陈长云标明,此次土耳其地震的损坏程度尽管和“震群型地震”有必定联系,但更首要的仍是由震级和震源深度、地势地貌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本身抗震功能等多种要素叠加构成的。
震群型地震并不稀有
当地时刻6日清晨,土耳其产生了震级为7.8级的地震,当天下午1点24分,又产生了一次震级为7.8级的地震。两次强震的震中相距约96公里。短时刻内,产生两次强震,并诱发了屡次强余震,构成了震群型地震。
“震群型地震是构造地震的一种类型,此外还有孤立型地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双震型地震,也能够把双震型地震看作是震群型地震的亚型。”陈长云介绍,地震是开释能量的进程,震群型地震的地震序列首要能量是经过屡次震级邻近的地震开释出来,没有杰出的主震。
“地震都和断层相关,近年来全球8级左右强震首要产生在板块的鸿沟开裂带上,此次土耳其地震也不破例。”陈长云说。土耳其坐落阿拉伯板块、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汇处,境内有两条大鸿沟开裂带,北安纳托利亚开裂带和东安纳托利亚开裂带,在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两条开裂带邻近区域应力堆集激烈,引起区域的强震活动不断。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地球科学专家比尔·麦圭尔教授标明,两次强震均坐落东安纳托利亚开裂带,但“现在还没有满足的信息标明两次强震是否产生在同一个断层上”。第2次强震产生在榜首次强震以北约96公里处,很可能产生在另一个断层,被榜首次强震引发。
“尽管震群型地震不如孤立型地震和主震-余震型地震常见,但也并不稀有。在国际和我国历史上,都曾产生过震群型地震。”陈长云举例,比方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6.8级地震,便是典型的震群型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西部龙陵县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刻内,先后产生7.3和7.4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和23日的松平大地震,在四川省北部松潘、平武之间相继产生了两次7.2级的激烈地震,使松潘、平武、南坪、文县等县遭到损坏;坐落柯坪开裂邻近的新疆喀什的伽师县,历史上曾产生屡次震群型地震。
国际上最著名的震群型地震,当属1960年产生在智利的大地震。这场地震中,震级最大的地震为1960年5月21日的9.5级地震。在尔后的一个月时刻里,在智利南北1400公里长的狭隘地带,接连产生了数百次地震,其间超越8级的3次,超越7级的10次。
地震损坏力大是多重要素叠加构成
“此次土耳其地震伤亡惨重,与震群型地震有必定的联系。”陈长云解说,两次强震相隔时刻比较短,两地相距的间隔比较近,榜首次地震时松动没有崩塌的房子,很难扛过第2次强震“冲击波”的冲击,因此在第2次地震中崩塌的份额十分高。
“不过这么大的地震灾祸,构成丧命性的损伤仍是由多种要素叠加构成的。”陈长云说,最丧命的要素仍是震级, 一般状况下,震级等于或大于5级的地震,就会构成损坏。一场7级地震开释的能量就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8级地震开释的能量约为1500万吨TNT当量,是“小男孩”原子弹爆破当量的1000多倍。
当然,假如震级高,可是震源深度深,那么地震波传播到地上的间隔就越长,震源的能量消耗越多,传播到地上上的能量越少,对地的损坏程度越小。2002年6月29日清晨1时19分产生在吉林省汪清县的7.2级地震,震源深度540千米。因为震源深度很大,尽管东北全境和华北部分区域较大规模有震感,但未构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坏。
此外,震区所在的地势、地貌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本身抗震功能,都直接影响最终的伤亡状况。很不幸,此次土耳其地震影响的区域人口稠密,并且建筑物都阅历了“煎饼式”坍毁,也便是说每一层楼都笔直坍毁在下面一层楼上,留下一堆中心几乎没有缝隙的混凝土板,这使得发现生还者几率大幅下降。
“尽管科技在开展,但震前准确猜测地震的产生仍然处于探究中。地震产生后的预警能够减轻人员损伤,现在地震预警能够为人员避震供给几秒至几十秒的时刻。”陈长云说,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能引起地上上下跳动,横波能引起地上水平晃动。一般来说,横波对建筑物的损坏力更大。不过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地震预警便是利用了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原理,提早对地震波没有抵达的当地进行预警,经过预警,能够为人们赢得避险或逃生的时机。